全省仅10人!卢益凡,超“凡”出彩!

发布时间:2025-10-29    点击数:

全省仅10人!卢益凡,超“凡”出彩!

从军营哨位的反制枪

到省级舞台的聚光灯

高职生的“不凡”

始于对“平凡”的超越

        10月23日下午,2025年浙江省普通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活动,在杭州职业技术大学举行。此次评选大会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主办,经学校推荐、专家初选,在全省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遴选出15人入围此次现场评选。学校人工智能学院卢益凡脱颖而出,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特别推荐资格。

以戎装铸魂 凭技能报国

        卢益凡的成长历程,就像他的专业——物联网系统一样,经历精准“感知”、高效“传输”,最后深度“赋能”,把“技能报国”的初心,转化为服务他人、贡献社会的坚实力量。

精准“感知”——在军营哨位感知时代安全的真实脉搏

        卢益凡曾是服役于上海宝山的一名通信兵。营区周边居民楼密集,民用无人机频繁盘旋,而他却只能手持反制枪徒步追赶。管控的低效与无力让他反复思考:先辈能在艰苦环境中守护家国,我为何不能用更高效的方式守护营区?

        带着这份思考,退伍后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大一期间,参与中安协课题,首次接触无线通信安全领域。在老师指导下,团队成功研制出AI驱动的无线检测模块。当它应用于杭州杰能科世低空管控项目、并通过浙江亿视达成军民融合认证时,他更加明白:军营里感知的“家国责任”,已成为“技能报国”的初心底色——他要用技术守护当下安全。

高效“传输”——在校园网络传输强技报国的核心数据

       在学习中,他用勤奋好学“传输”矢志不渝的报国梦想。熟练掌握物联网终端技术,学习成绩连续居专业第一。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学习标兵等各类荣誉20余项。在竞赛中,他用实战淬炼,传输敢闯会创的青春能量。作为团队核心,斩获国家级赛事一等奖,在省级竞赛中收获金奖4项、其他奖项20余项,各类竞赛成绩优异,获奖成果丰厚。

       在科研中,他用创新突破,传输科技自强的时代强音。将竞赛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共授权7项软件著作权,受理9项国家专利,主持“新苗人才计划”、“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省级学生创新项目2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

深度“赋能”——在社会现场赋能千行百业的智能未来

        经过精准的感知和高效的传输,他将所学投入实践,为社会进步深度“赋能”。

       在乡村振兴一线,他与团队扎根海宁双联村,落地“智慧葡云”项目。部署252个传感器,为葡萄种植装上“数字感官”。使葡萄甜度提升25%,每亩成本节约650元、收益提升1.5万元,该项目得到省农科院试用肯定,真正让技术扎根土地、服务农业。

       在校园治理现场,作为“火疫联盟”社长,他带领全校退役士兵与50余名社员组成校园安全先锋队,以382天零事故的坚守筑牢师生安全防线。个人获评“滨江区社区社会组织领军人才”称号,事迹获中国教育在线、潮新闻等媒体报道。同时,他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三年累计2300ml,可满足5–6次紧急用血,为6个家庭守护生命线,为身边安宁与温暖默默“供能”。

       在思想引领阵地,他作为全校唯一入选浙江省“青马工程”高校班的学员,深入基层开展红色宣讲20余场,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话”,推动思想引领与服务实践深度融合。作为学生会主席,他牵头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线上权益平台建设等10余项活动,服务师生超2000人次。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先辈们用牺牲换来了山河重光,我辈当以技能推动日月新程。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学子,卢益凡的系统始终在迭代,但内核从未改变:以戎装淬炼的忠诚为“安全协议”,以物联网赋予的智慧为“核心算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贡献一个新时代青年最硬核、最可靠的青春力量!

        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作为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面向高校学生设立的荣誉等级最高、含金量最高的国家级奖励项目,每年奖励12万名,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0元。浙江省自2009年起,便在全国率先探索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活动,并于2019年首创普通高职院校国家奖学金特别评选大会。一批批优秀学子从“浙里”舞台脱颖而出,以奋斗为底色、以技能为笔墨,书写向下扎根、向上成长的青春篇章,践行“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

        接下来,学校将组织开展“国奖生的故事”青春榜样宣讲活动,激励机电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Copyright©201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地址:杭州滨江区滨文路528号
邮编:310053  邮箱:xdxxjs@zime.edu.cn  联系电话:0571-87772625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