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主办,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联盟、浙江省信息产业质量协会、杭州市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产业技术联盟(筹)、杭州市软件行业协会承办的开放原子“校源行”活动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成功举办。

浙江省经信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忠民,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汤兆武,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爱喜,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孙丽园、党委副书记彭杨、副校长戴光麟,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林昀,省经信厅软件与生产服务业处处长董钊,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林秀峰,市经信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刘玉军,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教育培训部负责人韩江等出席活动。省、市、区经信部门相关负责人,高校与科研院所、开源领域重点企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以及师生代表等250余人出席活动。

汤兆武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倾力支持本次活动的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及各界人士致以衷心感谢。汤兆武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与办学特色,强调学校一直以来准确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数字化改革,推动开源生态建设,积极推动“开源进课堂”,创新“项目驱动+社区协作”模式,鼓励学生在开源社区中发布项目,在代码贡献、漏洞修复、生态共建中学习技术。
汤兆武指出,开源基金会作为中国开源生态的核心引擎,是连接高校、企业与开发者的重要桥梁,本次“校源行”走进我校,不仅是开源文化的播种之旅,更是产教融合的启航之帆,是对我校以开源精神赋能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学校将继续深化与开放原子基金会的合作,共同探索创新开源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王忠民指出,开源已从最初的代码开放共享模式,逐步发展演变为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主体互联、生态互促的新型生产方式。立足浙江,开源发展态势良好、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浙里源生态”系列活动已成为促进全省开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作为我国唯一国家级开源基金会,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是我国开源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探索者和实践者。本次活动的举办为我省探索“开源+职业教育”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全省职业教育创新注入了新动能。
王忠民希望,以本次“校源行”活动为新起点,与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深化战略协同,在开源治理、社区运营、能力提升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更高效的校地企合作机制,培育更多高素质开源人才,孵化更多具有产业价值的开源项目。

林昀指出,开源孕育于软件领域、壮大于数字经济,是推动两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目前,杭州已形成以大型企业为引领、创新企业为骨干、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为支撑的多元格局,开源社区、项目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城市级的开源生态已初步建立。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联动更多企业、高校和社区力量,持续推进开源人才培养、场景构建与生态共建,为进一步推动杭州软信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开源力量”。
活动现场,韩江作《开源教育,播种未来》主题演讲。现代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卢涤非及来自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开源AI与工程实践”》《大模型训练开源与智能体一体机》《面向CAD/CAE无缝融合的等几何分析方法及开源平台》《面向CAD/CAE无缝融合的等几何分析方法及开源平台》为主题作专题演讲。宇树科技、OceanBase、中控技术、飞致云等头部企业代表进行《AI驱动新质生产力:教育场景的重构逻辑》《OceanBase开源生态全景解析》《产教研三位一体,重筑工业软件新形态》《DeepSeek + RAG,基于开源三件套构建本地 AI 应用》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学院与浙江省工业软件产业技术联盟签约工业软件产学研基地,并与浙江正泰中自控制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授予现代信息技术学院“开放原子开源社团”牌匾。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学院紧紧围绕“鼎‘芯’力”育人品牌,积极构建“五金”育人体系,重点推进“三对接”专业建设,创新“三融合”育人模式,形成“四链协同”发展格局。学院积极推动 “开源进课堂”,将 pytorch机器学习开源框架、OpenHarmony 开发、工业软件开源项目等纳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块,并通过 “项目驱动 + 社区协作” 模式,鼓励学生在github开源社区中发布项目,在代码贡献、漏洞修复、生态共建中学习技术。
据悉,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校源行”活动首次走进浙江职校,上一站为清华大学。本次活动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的肯定,更有力推动开源理念在高职院校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激发师生对开源技术的兴趣,有效探索校地合作机制。学院将立足职业本科教育特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应用为核心,培养“精技术、强实践、能创新”的高素质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区域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升级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