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海霞精神 赋能海岛振兴——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芯语”志愿服务队系列报道(一)

发布时间:2023-07-03    点击数: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真正把洞头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殷切嘱托20周年,温州市洞头区依托享誉全国的“海霞”品牌,深入推进乡村善治,塑造社会文明风尚,打造精神文明海岛样板,掀开海上花园新时代文明高地建设的新篇章。7月初,现代信息技术学院“芯语”志愿服务队赶赴温州市洞头区深入调研洞头“海上花园”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富道德滋养,探索海岛文化样板建设的新举措、新气象、新亮点、新成就。

7月2日,洞头望海楼是“芯语”志愿服务队研学实践的第一站。望海楼以其历史悠久、建筑雄伟、海洋民俗文化气息浓郁,跻身国内名楼之列,被誉为“气吞吴越三千里,名贯东南第一楼”。

望海楼现建有主楼、颜延之雕像、诗词碑廊、同辉亭、泓澄亭、心赏亭、白马古道等人文景观。进入望海楼主楼,“芯语”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被当代著名作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题词“洞天福地,从此开头”的帆船贝雕吸引,开启了洞头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富道德滋养的研学之旅,队员们认真研学了洞头渊源的海洋渔文化、特色的闽瓯文化和丰富的非遗文化,对洞头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劳动精神、开拓精神等文化财富和智慧结晶肃然起敬,自觉充当起洞头非遗文化的代言人。

海霞精神,海上花园的“精神富矿”

7月2日上午,循迹溯源海霞精神,“芯语”志愿服务队来到全国闻名的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诞生地——海霞村。这里军事文化特征显著,有“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海霞营地”等,这里还是解放洞头最后战役的主战场。

走进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一尊雕塑、一封贺信、一部专题片,循着地上的时间编码,“芯语”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在记录中走进了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60多年的历史长河,馆存大量的实物及图片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地集中反映了女子民兵连先锋模范精神,让队员们身临其境在女子民兵连创建过程、时代背景以及走过的光辉历程中,深刻领会了“海霞精神”成为洞头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精神富矿”的历史渊源。

“非遗+文旅”,海上花园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调要用好“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让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温州洞头区目前共拥有非遗项目88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2个。7月2日,“芯语”志愿服务队来到了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是目前国内首家以螺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结合文物博览与非遗传承,入选2022年中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在馆内,“芯语”志愿服务队采访到了正在学习制作贝雕画的柴先生一家。他们一家是从外地慕名而来,到访贝雕艺术博物馆体验贝雕工艺后才惊觉贝雕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螺钿技艺,柴先生表示,原来非遗离我们这么近。洞头贝雕凝结着海岛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一代又一代工匠的坚守中薪火相承,工坊体验式互动加工销售,使贝雕文化走入大众视野和更广阔的舞台,也让海岛文化传播地更久远。

“文旅+工坊”,海上花园的共富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近年来,洞头区结合地域特色和产业特点,高质量打造具有洞头辨识度“共富工坊”新矩阵,推动文旅赋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

7月3日,“芯语”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海窑艺术中心参观体验。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队员们得知海窑艺术中心是一家化废为宝,用滩涂海泥制作成陶艺术品的共富工坊。实践团研学实践了海泥制成陶的完整过程,沉浸式体验海岛非遗文化技艺,随着转盘的转动,泥料在队员们指尖不断发生变化,一个个作品的细节慢慢被打磨出来,是手可触、眼可见的艺术流传。现如今,洞头打造共富工坊升级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海窑艺术中心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通过本次研学之旅,“芯语”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纷纷认识到 “海霞精神”已经不仅仅是洞头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更是洞头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助力。“芯语”志愿服务队将以海霞精神为方向指引,充分挖掘洞头海霞精神“富矿”,以青春之力助写海上花园新篇章。

Copyright©2012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 地址:杭州滨江区滨文路528号
邮编:310053  邮箱:xdxxjs@zime.edu.cn  联系电话:0571-87772625 
浙ICP备15022814号-2  浙ICP备15022814号-3